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市政管网运维
来源: | 作者:行政人事部 | 发布时间: 2025-05-07 | 1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如同精密运转的有机体,纵横交错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市政管网构成其“地下生命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管网规模持续扩张,老化、泄漏、堵塞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在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管网管理?市政管网运维体系的革新升级,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核心答案。

传统管网管理依赖人工巡检与被动维修,存在响应滞后、隐患难溯等痛点。而现代市政管网运维体系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起“感知-诊断-决策”闭环。以某沿海城市为例,其通过部署2000余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供水管网压力、流量及渗漏信号,结合AI算法预测爆管风险,使抢修响应效率提升70%。这种“预防+干预”的运维模式,将问题消弭于萌芽阶段,大幅降低突发事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技术赋能下,市政管网运维正呈现三大转型趋势。一是运维精准化,通过管道机器人、声呐检测仪等设备,可对地下5米内的管网进行高清成像与结构评估,精准定位腐蚀、变形等隐患点;二是决策数据化,搭建城市级管网数字孪生平台,整合20年以上的历史维修数据与实时运行参数,为管网改造优先级排序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服务协同化,联动水务、电力、通信等多部门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避免“马路拉链”式重复开挖,年均可减少道路封闭施工300余次。

当前,市政管网运维的价值已超越基础设施维护层面。在南方某新区,智慧管网系统不仅实现雨污分流动态调控,更将收集的排放数据用于优化城市海绵化改造方案,使内涝发生率下降45%。这印证了高质量运维对城市韧性建设的支撑作用。未来,随着北斗定位、光纤传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管网状态感知将迈向毫米级精度,结合区块链技术建立的运维档案,更可为每段管道赋予“全生命周期身份证”。

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控,从单点维修到系统治理,市政管网运维的进化之路彰显着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当技术创新与管理智慧在地下空间交织,这条“看不见的战线”终将成为托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