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排水管网修复
来源: | 作者:行政人事部 | 发布时间: 2025-08-26 | 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排水管网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雨水排放和污水输送的重要功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网老化、破损等问题日益突出,及时有效的排水管网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排水管网修复已从传统开挖方式逐步转向非开挖修复技术,为城市地下管网的维护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排水管网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开挖修复和非开挖修复两大类。非开挖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内衬修复法、螺旋缠绕法、紫外光固化法等。其中,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CIPP)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通过将浸渍树脂的软管拉入旧管道,利用紫外线照射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管。以某城市主干道修复工程为例,采用该技术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500米管道的修复工作,较传统开挖方式节约工期70%,综合成本降低40%。这种高效的排水管网修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排水管网修复工作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首先,及时修复可以延长管网使用寿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事故。研究表明,定期维护的排水管网使用寿命可延长15-20年。其次,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社会成本,避免了道路开挖导致的交通拥堵和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完善的排水管网修复体系能够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排水管网修复正朝着精准化、预防性方向转变,通过定期检测和评估,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当前,排水管网修复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为修复工作提供了更多技术选择。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排水管网修复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通过建立管网健康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实现修复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