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紫外光固化内衬修复
来源: | 作者:行政人事部 | 发布时间: 2025-10-09 | 46 次浏览 | 分享到:

紫外光固化内衬修复技术(UV-CIPP)是当今管道非开挖修复领域的先进技术,通过紫外光催化作用使树脂在管道内部快速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层。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市政排水、给水及工业管道的修复更新,具有高效、环保、耐久等显著特点。

技术原理基于光引发聚合反应。施工采用预浸渍光敏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树脂中含有对紫外光敏感的光引发剂。当紫外灯组在软管内匀速行进时,特定波长(365nm左右)的紫外光激活引发剂,促使树脂中的不饱和键发生交联聚合,从液态转变为固态三维网络结构。整个过程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紫外强度、灯组行进速度和管内温度,确保固化反应充分均匀。

该技术核心优势显著:施工周期短,每小时固化速度可达40-80米;能源效率高,相比传统热固化节能70%以上;内衬质量稳定,固化后巴氏硬度可达40以上,抗弯强度超过140MPa;环境友好,全过程封闭施工,无有机物挥发。此外,修复后管道内壁光滑,摩阻系数较原管道降低20-30%,显著提升输送能力。

标准施工流程包括:前期采用高压清洗车和CCTV检测机器人对原有管道进行清淤与结构评估;然后通过拉入法将预浸树脂的软管精确安装就位;接着使用紫外光固化系统进行程序化照射固化;最后进行端口处理与质量检测。整个过程只需少量工作井,对地面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极小。

质量控制体系包含三级检验:材料进场时检测树脂粘度、凝胶时间和玻璃纤维织物的抗拉强度;固化过程中实时监测紫外灯输出强度、环境温度和灯架行进速度;固化完成后通过内窥镜检测内衬管整体质量,并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确保厚度均匀性和结构完整性。

该技术适用于直径150-1600mm的各类管道,最大单段修复长度可达300米,可修复弯曲管道和变截面管道。在市政管网修复工程中,相比传统开挖法可节约成本40%,减少社会影响90%,修复后的管道使用寿命可达50年。

随着材料科技发展,新型纳米改性树脂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正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性能。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构建智慧城市地下管网系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