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管道塌陷不开挖修复:核心技术解析
来源: | 作者:行政人事部 | 发布时间: 2025-11-08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管道塌陷不开挖修复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套涵盖检测、修复、验收的完整技术体系,其核心逻辑是根据管道的材质特性、直径规格、塌陷程度及周边环境条件,制定精准适配的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后管道在结构安全与功能性能上均达到标准要求。要全面理解这一技术体系,需从 “检测 - 修复 - 验收” 三个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入手,掌握各环节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在检测环节,精准定位塌陷位置与评估损伤程度是制定修复方案的基础,目前行业内主要采用管道检测机器人与声呐检测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式。管道检测机器人搭载高清 4K 摄像头、激光测径仪与 GPS 定位模块,具备自主行走功能,可适应不同坡度的管道环境,在管道内部实时传输图像与数据。高清摄像头能清晰捕捉管道内壁的塌陷、腐蚀、裂缝等损伤情况,激光测径仪可精确测量管道变形量,误差控制在 1 毫米以内,GPS 定位模块则能准确标记塌陷位置的地面坐标,为后续施工提供精准依据。对于充满污水或浑浊液体的管道,声呐检测系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发射与接收超声波信号,探测管道内壁轮廓,即使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下,也能精准识别塌陷位置与范围,定位精度可达 ±3 厘米,确保检测结果全面、准确。

修复环节是技术体系的核心,不同塌陷场景对应不同的技术方案,以实现精准修复。内衬修复技术适用于局部塌陷(变形量≤30%)的管道,根据管道直径分为翻转内衬与拉入内衬两种工艺:翻转内衬通过水压将浸满树脂的软管从检查井翻转送入管道,固化后形成完整的内衬层,适用于中小直径管道(DN300-DN1200);拉入内衬则通过牵引设备将预制的内衬管拉入管道,适用于大直径管道(DN1200-DN2000),两种工艺均能在管道内部形成高强度保护层,提升管道承载能力与抗腐蚀性能。胀管修复技术针对严重塌陷(变形量>30%)或破损管道,通过液压驱动的破碎头将旧管破碎,同时将新管同步拉入破碎后的空间,新管材质多为 HDPE 或钢带增强 PE 管,具备优异的抗冲击强度与耐腐蚀性,适用于混凝土管、铸铁管等老旧管道的更新换代。喷涂修复技术则适用于管道内壁轻微腐蚀或局部渗漏,通过高压喷涂设备将聚氨酯、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均匀喷涂在管道内壁,形成厚度 1-3 毫米的防腐防渗层,可有效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适用于金属管道与塑料管道的维护。

验收环节是确保修复质量的关键,需通过多维度检测验证管道修复效果,主要包括外观检测、密封性检测与结构性能检测。外观检测采用管道内窥镜检查内衬层或新管的表面状况,确认是否存在褶皱、破损、接口不平整等问题;密封性检测通过气压试验或水压试验验证管道是否渗漏,气压试验通常设定压力 0.1MPa、保压 30 分钟,压降需≤5%,水压试验设定压力 0.3MPa、保压 1 小时,压降需≤2%;结构性能检测通过原位载荷试验模拟土壤压力对管道的作用,检测管道环刚度是否达到≥8kN/m² 的标准要求。部分项目还会安装管道健康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修复后管道的变形、压力、流量等数据,实现长期运维监控,确保管道持续稳定运行。这套 “精准检测 - 适配修复 - 严格验收” 的技术体系,赋予了管道塌陷不开挖修复科学性与可靠性,使其能应对各类复杂的管道修复场景,满足不同行业的管道维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