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管道塌陷不开挖修复:降本增效的优选
来源: | 作者:行政人事部 | 发布时间: 2025-11-09 | 2 次浏览 | 分享到:

管道修复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是城市管理部门、企业及运维单位关注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基础设施维护的经济性与可持续性。传统开挖修复技术因工序复杂,涉及路面破除、土方开挖、管道更换、回填恢复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需投入大量人力、设备与材料,直接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周期漫长,受天气影响较大,雨天、低温等恶劣天气会导致工期延误,进一步增加人工与设备租赁成本。此外,传统修复还伴随高额的隐性成本,包括交通疏导费、环境治理费,若涉及商业区域或居民区,还需承担商户补偿、民生保障等额外支出,整体经济性较差。

管道塌陷不开挖修复技术通过简化工序、缩短工期、减少干扰,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双重优化,成为管道维护领域的 “降本增效优选方案”。从直接成本来看,该技术省去了路面破除、土方开挖与回填恢复等工序,大幅减少了人力、设备与材料的投入。以内衬修复技术为例,单公里直接成本仅为传统开挖修复的 50%-60%;即使是成本相对较高的胀管修复技术,单公里成本也比传统方式低 20% 以上,主要原因在于减少了路面处理与土方清运的费用,同时施工人员与设备投入更少,人工成本与租赁成本显著降低。

从隐性成本来看,不开挖修复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由于无需大规模围挡与封闭交通,省去了交通疏导标志设置、临时指挥人员配置等费用;施工周期短,通常单公里修复时间仅为传统方式的 1/3-1/5,避免了因工期延误导致的额外支出;同时,修复过程不影响周边商业经营与居民生活,无需支付商户补偿与民生保障费用,隐性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

在修复效率方面,不开挖修复技术工序简化,受天气影响小,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施工,大幅缩短了修复周期。传统开挖修复单公里工期通常为 15-30 天,而不开挖修复单公里工期仅需 3-7 天,效率提升 3-5 倍;部分技术还支持 “带水作业”,无需排空管道内的流体,进一步减少了前期准备时间,实现管道快速修复。此外,不开挖修复技术还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修复后的管道结构强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强,使用寿命可达 50 年以上,大幅降低了管道后续的维护频率与费用。综合来看,管道塌陷不开挖修复技术在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上的显著优势,使其成为各类管道修复项目的优选方案,为基础设施维护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